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农药残留检测仪的检定规程

农药残留检测仪的检定规程
更新时间:2025-09-16      阅读:37
  农药残留检测仪的检定规程是确保仪器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流程,通常涵盖检定前准备、校准操作、样品检测、结果分析与判定以及后续维护等环节,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检定前准备
 
  标准物质与试剂
 
  需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农药溶液(如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标准品),确保其来源可靠且在有效期内。
 
  试剂需按说明书配制,例如酶液、显色剂、底物等需精确称量并混合均匀,避免污染或变质。
 
  仪器状态检查
 
  确保仪器通电预热至稳定状态(通常需10-30分钟),并检查光源、传感器、比色皿等部件是否清洁无损。
 
  验证仪器自检功能是否正常,如显示屏、按键、通道选择等操作界面是否响应灵敏。
 
  环境条件控制
 
  实验室温度应控制在10℃-30℃,相对湿度≤70%,避免强电磁干扰(如远离发电机、电焊机)。
 
  操作台需稳固且阻燃,仪器周围留出足够空间(至少10cm)以便散热和操作。
 
  二、校准操作
 
  设定校准参数
 
  根据标准物质特性选择检测波长(如412nm用于分光光度法),并设置灵敏度、线性范围等参数。
 
  输入标准溶液浓度值,确保仪器识别并记录校准数据。
 
  测量标准品吸光度
 
  将标准溶液倒入比色皿,放入仪器测量槽,启动校准模式。
 
  记录仪器显示的吸光度值,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绘制标准曲线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线性回归曲线。
 
  验证曲线相关性(R²≥0.99),确保仪器在不同浓度下的测量一致性。
 
  调整仪器参数
 
  若仪器读数与标准值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如±5%),需调整增益、零点或重新校准,直至符合要求。
 
  三、样品检测
 
  样品处理
 
  称取适量样品(如2g果蔬),剪碎后加入提取液(如10ml缓冲液),震荡1-2分钟使农药残留溶解。
 
  过滤或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溶液,必要时稀释至合适浓度。
 
  检测操作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待测液、酶液、显色剂,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如10分钟)。
 
  将反应液倒入比色皿,放入仪器检测通道,点击“样品测试”按钮开始检测。
 
  对照实验
 
  同时检测对照溶液(不含农药的标准液),以消除系统误差。
 
  对比样品与对照的吸光度值,计算抑制率(公式:抑制率=(对照吸光度-样品吸光度)/对照吸光度×100%)。
 
  四、结果分析与判定
 
  数据记录
 
  记录每个样品的检测时间、吸光度、抑制率、检测人员等信息。
 
  保存原始数据及校准曲线,确保可追溯性。
 
  结果判定
 
  若样品抑制率≥50%,判定为阳性(农残超标),需重复检测2次以上确认。
 
  阳性样品需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确证方法进一步验证。
 
  出具报告
 
  编制检定报告,包含仪器信息、校准曲线、样品结果、判定结论等内容。
 
  报告需由合格技术人员签字,并附校准证书(如适用)。
 
  五、农药残留检测仪后续维护
 
  清洁与保养
 
  检测完成后,用干软棉布擦拭仪器表面和比色池,避免残留液腐蚀部件。
 
  长期不使用时,将仪器放入专用箱,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试剂管理
 
  试剂需按说明书保存(如酶液冷藏、底物避光),开封后尽快使用完毕。
 
  定期检查试剂有效期,过期或变质试剂需及时更换。
 
  定期复检
 
  仪器需每年至少校准一次,或更换重要部件后重新校准。
 
  参与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确保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的一致性。
电话 询价

产品目录